街頭截訪34人,18人願捐器官
  ■彤彤父母的大義之舉,感動了眾多讀者。圖為手術當天,醫生將彤彤推出病房。 本報記者 郄磊 攝
  新聞到底 《寶貝,你的生命將以另一種方式延續》
  新聞閃回 年僅2歲的女孩彤彤(化名)心臟停止跳動後,彤彤的父母忍痛做出了一個決定:將女兒的器官無償捐獻出來。一個肝臟,兩枚腎臟,兩隻眼角膜將在四個人的身上延續。
  反響
  □本報首席記者 王鳳偉
  眾多市民為大義父母點贊
  “彤彤,一路走好!你去了,留給我們無盡的思念和敬佩,願寶貝來生健康平安!”
  “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女兒,同樣身為人母,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彤彤父母做出這一決定的不易。彤彤父母的義舉非常有意義,不僅給有需要的病人帶去了生的希望,也讓女兒的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。”
  ……
  有鮮花,有掌聲,有淚水,有謝意,有祝福……昨日,許多市民及網友和本報聯繫,稱贊彤彤父母的善舉。市民趙先生髮來的電子郵件中連著用了三個“贊”,他說:“彤彤父母的善舉感動了我們全家,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博愛精神,引導大家向善向好,我們要學習他們的仁義大愛!”
  網民“柳樹的葉兒”留言說:“溫暖!感人!敬佩!我是哭著讀完這則報道的,人死了什麼也留不下,還不如像彤彤這樣,逝後將器官和遺體捐獻出去,用於那些急需幫助的人!”
  34人中18人表示願意捐獻
  你願意在逝後捐獻器官嗎圍繞這一問題,本報記者在省城街頭對34位市民進行攔截採訪,結果發現,有18人表示願意捐獻器官或遺體,有16人表示不會捐獻。不願捐的原因,主要是受傳統倫理觀念的影響。市民李先生說:“器官捐獻對於‘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’的觀念衝擊太大,這也是我不會捐獻的原因。再說了,即便我願意捐,父母那關恐怕也過不了。”
  除傳統觀念因素外,人們之所以不願意捐獻遺體或器官,還與“未來變數太大,不能確定自己最終是否會捐獻”,“親屬朋友不同意”、“不相信醫護人員,懷疑其從中撈取利益”等因素有關。
  河北醫大三院專家竇劍認為,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和科學規範的工作制度,才能讓器官捐獻工作有章可循,順利實施。首先應加大宣傳力度,消除傳統觀念。利用各種宣傳形式,廣泛深入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,讓公民對器官捐獻獲得廣泛瞭解和高度認知,從而變成自願行為。
  記者瞭解到,2010年,原國家衛生部、中國紅十字會共同開展器官捐獻工作至今,全國已完成逾1000例公民身後器官捐獻。和全國每年15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、30萬患者等待移植相比,自願捐獻發展並不快。就我省而言,目前,約有近百名肝病患者,有幾十名腎病患者排隊焦急等待器官移植。“真正阻礙器官自願捐獻的不是經濟問題,而是傳統觀念。”省紅十字會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,我國傳統上忌諱在生前談死亡,而且認為“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得毀傷”的觀念根深蒂固。
  河北省紅十字會及河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辦公室表示,今後將加大宣傳力度,讓更多的人瞭解器官捐獻知識,讓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器官捐獻的行列。
  邯鄲14歲女孩昨捐“生命禮物”
  記者昨天從河北醫大三院獲悉,繼彤彤捐獻器官之後,昨天又有一名女孩捐獻了寶貴的“生命禮物”。這名女孩來自我省邯鄲,今年14歲,在北京一家醫院就診時被診斷為腦膠質瘤。和彤彤的父母一樣,女孩的父母決定待女兒逝後捐獻器官。昨天上午,在河北醫大三院女孩的心臟停止了跳動。醫生隨後將這名女孩的腎臟、肝臟和角膜成功取出。專家表示,女孩捐獻出的“生命禮物”將救治五名患者。
  本報昨天A2版刊登的《寶貝,你的生命將以另一種方式延續》,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註。圍繞著寧氏夫婦的偉大善舉,大伙兒給予了高度稱贊,並送出最為誠摯的祝脯有市民甚至表示,願意在逝後捐獻自己的遺體及器官。
  調查
  最新消息  (原標題:街頭截訪34人,18人願捐器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r86wrpfq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